全球衛生中心與CCOUC災難與人道救援研究所午間研討會:尼泊爾地震後兩月:概況、需求及救援回應」

尼泊爾受7.8 級大地震打擊後兩個月,中文大學全球衛生中心(簡稱CGH)與CCOUC災難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於二零一五年六月三十日合辦研討會,分享CCOUC團隊最近在尼泊爾觀察到的人道狀況。講者包括CGH總監及CCOUC所長陳英凝教授和CCOUC項目經理黃嘉寶小姐,共有五十七位本地及國際參加者出席,包括美國哈佛大學、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代表。此外,來自美國哈佛大學、西澳洲大學和日本的同僚亦通過網上視頻參與座談和討論。

黃小姐首先簡介地震及其對該國的影響,再分享CCOUC 團隊於六月十四日至六月十八日在尼泊爾進行的考察和活動。考察期間,團隊為非政府組織提供了重要的培訓,培訓物件為來自當地及國際組織的前線人道救援工作者,包括樂施會、國際培幼會和聯合國開發計畫署。 另外,他們在尼泊爾的多個受地震破壞的市區、市郊和農村進行需求評估,並與社區人士會面。

陳教授進一步分析尼泊爾的現況及當地救援人員的需求。她請參加者思考公共衛生工作人員在人道工作從關注短期救援轉移至長遠重建復原階段中,如何扮演重要角色。為此,她概述了CCOUC的策略:於未來幾個月在一些受災社區衛生防護及協調提升社區防災備災能力的活動,以促進當地的社區衛生抗逆力。此外,她以在尼泊爾流行的戊型肝炎為例,強調需要採用當地的研究結果,去預測一些災後受影響社區的健康風險。陳教授亦注意到當地非政府組織的救援工作者在培訓方面的不足:調查顯示,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受訪者能接觸到相關技術支援管道,而只有百分之十受訪者曾聽聞災害救援方面的的國際標準及指引。

在兩位講者解說後,聽眾參與了很有啟發性的熱烈討論,包括曾親身目擊這次災難造成的毀壞、甚至在震後立即參與救災行動的與會者。一些參加者指出在提供及時救援與協調各救援隊伍合作進行救援之間取得平衡的難處。另一些出席者也表示,由於非政府組織被批評在2013年11月菲律賓受超強颱風海燕蹂躪後進行的救援工作太零碎、孤立和不協調,救援工作者因而在這次災後回應中變得過度審慎,嚴重延遲在尼泊爾的救援工作,令救災工作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亦有參加者留意到為生還者提供心理社會支援的急切需要,並讚揚尼泊爾人在此次災難中表現出的抗逆力。這場討論亦圍繞組織之間的協調和資訊交流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和社交媒體未來提高救災效率的潛力。

通過這場座談會,教職員工、學生和人道救援工作者得知尼泊爾地震後從短期救援轉移至長遠重建復原的複雜情況。 CCOUC計畫於未來幾個月返回尼泊爾,協助為該國草根非政府組織安排一系列賦權和提升衛生防護及防災救災技術能力的活動。 

DSC00182 DSC00170
DSC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