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受7.8 级大地震打击后两个月,中文大学全球卫生中心(简称CGH)与CCOUC灾难与人道救援研究所于二零一五年六月三十日合办研讨会,分享CCOUC团队最近在尼泊尔观察到的人道状况。讲者包括CGH总监及CCOUC所长陈英凝教授和CCOUC项目经理黄嘉寶小姐,共有五十七位本地及国际参加者出席,包括美国哈佛大学、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灾难防护应变教研中心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代表。此外,来自美国哈佛大学、西澳洲大学和日本的同僚亦通过网上视频参与座谈和讨论。
黄小姐首先简介地震及其对该国的影响,再分享CCOUC 团队于六月十四日至六月十八日在尼泊尔进行的考察和活动。考察期间,团队为非政府组织提供了重要的培训,培训对象为来自当地及国际组织的前线人道救援工作者,包括乐施会、国际培幼会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另外,他们在尼泊尔的多个受地震破坏的市区、市郊和农村进行需求评估,并与社区人士会面。
陈教授进一步分析尼泊尔的现况及当地救援人员的需求。她请参加者思考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在人道工作从关注短期救援转移至长远重建复原阶段中,如何扮演重要角色。为此,她概述了CCOUC的策略:于未来几个月在一些受灾社区卫生防护及协调提升社区防灾备灾能力的活动,以促进当地的社区卫生抗逆力。此外,她以在尼泊尔流行的戊型肝炎为例,强调需要采用当地的研究结果,去预测一些灾后受影响社区的健康风险。陈教授亦注意到当地非政府组织的救援工作者在培训方面的不足:调查显示,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受访者能接触到相关技术支援渠道,而只有百分之十受访者曾听闻灾害救援方面的的国际标准及指引。
在两位讲者解说后,听众参与了很有启发性的热烈讨论,包括曾亲身目击这次灾难造成的毁坏、甚至在震后立即参与救灾行动的与会者。一些参加者指出在提供及时救援与协调各救援队伍合作进行救援之间取得平衡的难处。另一些出席者也表示,由于非政府组织被批评在2013年11月菲律宾受超强台风海燕蹂躏后进行的救援工作太零碎、孤立和不协调,救援工作者因而在这次灾后响应中变得过度审慎,严重延迟在尼泊尔的救援工作,令救灾工作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亦有参加者留意到为生还者提供心理社会支援的急切需要,并赞扬尼泊尔人在此次灾难中表现出的抗逆力。这场讨论亦围绕组织之间的协调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和社交媒体未来提高救灾效率的潜力。
通过这场座谈会,教职员工、学生和人道救援工作者得知尼泊尔地震后从短期救援转移至长远重建复原的复杂情况。 CCOUC计划于未来几个月返回尼泊尔,协助为该国草根非政府组织安排一系列赋权和提升卫生防护及防灾救灾技术能力的活动。